新闻中心

The news

加强钢铁物流渠道建设

加强钢铁物流渠道建设

    虽然钢铁行业现在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但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有效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将步入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有力支撑。 根据钢铁企业物资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钢铁企业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提高港口铁矿石接卸能力。应根据我国港口能力结构性、区域性过剩的特点,结合钢铁企业布局现状,引导港口合理发展,增建或改扩建部分港口的码头,提高港口铁矿石接卸能力。

  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应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程联运“一票到底”,整合不同运输方式的信息平台,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让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无等待、无停留,提升运输服务的质量。

  加强内河航道的综合管理规划,提高钢铁物资水运比重。航道通航能力的限制直接导致内河运输船舶的吨位较小、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发挥水运规模经济优势,建议加强各省市、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实现对内河航道的同步整治与管理,增加内河航道的运输能力,提高钢铁企业物资运输的水运比重,降低钢铁企业的运输成本。

  继续增加港口、钢铁企业铁路直达车以及“五定”(定线、定点、定时、定车次、定价)班列的比重,合理调配空车。铁路运输部门应准确掌握钢铁企业的运输需求,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开行直达列车、“五定”班列等,压缩货物的在途时间、减少没有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企业货物到达时间的准确率,为企业实现原材料、成品的“零”库存目标提供保障。

  提高货运枢纽的集疏运能力。应统筹考虑钢铁产业园区、钢铁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按照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强化货运枢纽的集疏运功能,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兼容性、安全性,降低物流成本。

  建立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建设有利于物流信息采集、交换的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进跨区域、跨行业平台之间的有效对接。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和有效对接,将有利于物流信息“脉络”的疏通,从而实现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信息的互联互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

  切实改善运输环境。应消除区域分割和行政壁垒,进一步规范收费公路的发展。减少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枷锁”,进一步纠正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监督手段,强化执法监督,杜绝“乱收费”现象,建立健全全国执法联动机制,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为改善综合运输环境的发展护航。

  加强部门联动,推动综合物流体系健康发展。应积极推动在各级政府及协会层面建立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组织体系,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形成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