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是大势所趋。
实践意义
一方面,了解“互联网+”模式下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为传播“互联网+”创新思维尽我们的绵薄之力,通过实地调研探索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要求下,传统企业如何“瘦身强体”,“去重去产能”。另一方面,丰富大学生暑期生活,加强政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引导我们向“三创”型人才迈进。
实践思路
我们为什么选“互联网+与传统企业转型”为实践主题?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提出,将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总理提到,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是要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思维打通传统行业的“任督二脉”,对传统行业进行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的颠覆,进而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如今“互联网+”的触角延伸,不仅仅在第三产业,更在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和第二产业的工业渗透。将线下与线上高度融合,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
我们为什么选择钢铁物流公司?
其一,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来,促使传统物资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其二,从快递业的一派繁荣看来,物流行业是“互联网+”模式受益最大,进步最快的行业之一。我们选择钢铁物流公司,是想了解钢铁生产、贸易和加工制造企业的钢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完整的供应链物流,是想深入了解整个钢铁物流行业的细节过程,为我们分析钢铁物流行业转型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及钢铁物流行业还存在的问题提供基础材料。
7月21日,院团委书记何冬冬老师指导的中南大学赴钢联物流企业转型助力暑期实践团队顺利抵达上海市钢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始。
钢联物流从传统物流企业向“互联网+”物流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公司以与时俱进的理念而屹立于钢铁行业中,涅槃而成凤。转型下钢联物流企业的战略定位为IT企业,而非物流公司。转型是一步一步的,并非朝夕之功。
曹总告诉我们,大数据时代下,技能固然重要,但信息与任务多种多样,学习的能力、远大的志向以及责任心才是现代青年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大学生应当做好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学好目前的知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