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The news

14部门发文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举措。针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速度快但联动滞后,资源利用率低且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入九大工程之一。

2020年8月,为进一步深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同样是聚焦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这次《实施方案》比之十年前有什么不同?让我们来看看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发言吧。


问:《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

答: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当前,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物流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提高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挖掘利润空间的重要方面,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但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还存在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等问题,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物流企业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不能有效适应制造业发展需求。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布局统筹不够,不能实现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制造业领域存量物流资源整合和开放程度不足,制造企业内部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实施方案》。


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答:《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并举”,提出统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从探索融合发展模式、培育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建立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统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实施方案》按照“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的总体思路,针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提出11方面发展任务。一方面,从企业主体、设施设备、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等5个关键环节,对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全方位融合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解决制约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主要障碍和“中梗阻”。另一方面,聚焦大宗商品物流、生产物流、消费物流、绿色物流、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明确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为推动相关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实施方案》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组织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综合性保障措施,既积极推动降低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性成本以及投融资、土地等要素成本,又通过试点示范方式鼓励骨干企业先行先试,为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探索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问:《实施方案》的突出特点?

答:“两业联动”强调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间的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实施方案》在“两业联动”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体现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全链条上的战略合作、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当然,这不是要回到以前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自我服务的传统物流模式,而是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形成“优势互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合作。“创新发展”体现在结合制造企业实际需求不断创新物流管理和服务模式,同时适应物流业创新发展趋势,反过来优化制造业生产流程,发展定制化生产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增值水平。可以说,与“两业联动”相比,《实施方案》提出的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范围更广、程度更高、联动更加紧密。


问:国家发改委如何落实工作?

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依托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部门政策统筹和工作协调,推动相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落实好《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形成政策协同和工作合力。


上海钢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原宝钢一钢(一钢国贸、出厂中心、配送部、汽运分公司、储运分公司)和钢联船务合并组成。我们专注于为钢铁生产、贸易流通、加工制造企业及钢铁产品终端用户提供“门到门”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多式联运全程落地服务。我们专注于运输,面对不同的客户,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我们与包钢合作,开发“包钢落地场景”。通过与包钢ERP对接,实现计划协同,减少了以往等待货物和协调车辆的时间,降低成本,增加收益。面对今日的新政策,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应当把握时机,更加开放的融合发展,彼此促进协同进步。


部分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