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1(第三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透露,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需标准支撑,目前钢铁行业已专门成立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正支撑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有效支撑行业发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李新创表示,“十三五”期间,在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等方面,行业已有标准支撑和引领了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原质检总局牵头实施“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发布相关标准300多项,有效支撑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和高耗能落后装备退出。
钢铁产品和服务方面,《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发挥标准对行业质量提升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高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制定满足多层次市场需求和创新需求的标准,支持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国际性的团体标准应用示范。
·加快标准升级步伐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冶金发展路径,关系到未来我国钢铁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碳中和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李新创指出。
资料显示,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
李新创透露,目前,钢铁行业已专门成立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正支撑研究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钢铁行业低碳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李新创认为,钢铁行业“十四五”时期应积极开展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一是研究并构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按照体系框架要求逐步有序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着眼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满足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的需要,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追求高标准中创造更多优质供给;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节能、节材、节水及减排等标准的制定实施,加快标准升级步伐,通过标准严起来、高起来、快起来,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用于交流和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