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需求保持扩张,增速进一步回落 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06.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从规模看,社会物流总额超过百万亿,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依然较为明显,物流需求依托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仍然保持扩张态势。从增速看,社会物流总额当月同比下降3.0%,累计增速较前期回落2.6个百分点。 二、物流需求普遍回落,基础产业需求支撑有力 本轮本土疫情多发频发,波及全国多个省市,物流需求受到较大影响。从结构看,农产品、能源采矿等基础产业物流需求实现增长,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推动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生产、进口、消费相关需求受到疫情影响较大,未见明显改善。 工业品物流受到较大冲击。4月份,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下降2.9%,为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回落。尽管当月工业物流降幅明显,但累计指标仍保持了4.0%的平稳增长,显示工业物流总体韧性依然较强,长期向好的发展势头有望延续。 从结构看,工业大类中,超过五成的行业物流需求有所下降。从增长点来看,一是能源、大宗商品保供领域保持稳定,对物流需求形成支撑有力。原煤、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物流量同比増长4.7%-10.7%;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物流需求实现持续增长。二是高技术制造需求增长引擎作用继续显现。其中太阳能电池等新材料产品物流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超过20%;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左右,新动能韧性依然较强。 从区域来看,部分地区工业生产受到较大冲击。受疫情影响较大长三角和东北地区工业物流需求下降15%左右。 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增速持续放缓。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4.2%,成为民生消费物流需求的重要支撑。从地区来看,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长三角、东北地区快递业务量同比降幅在30%左右,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则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进口物流量降幅趋稳。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7.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1个百分点;当月下降7.3%,降幅收窄7.6个百分点。从进口物流量变化情况来看,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依然显著,但部分领域出现改善迹象,物流量降幅有所趋缓。其中,能源、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类部分产品进口量有所改善,当月煤及褐煤、原油进口量由降转升;铁矿砂及其精矿降幅收窄;粮食、大豆由降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