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澎湃,谁主沉浮,唯有敢于劈波斩浪、掌握方向者才能尽得先机,成为行业的舵手和引领者。3月8日,现代物流报全媒体(微信公众号:现代物流报)记者应邀来到“钢联物流”,一进门首先映入视线的就是儒雅的杨刚和他一旁的“领航舵”。
杨刚,上海钢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联物流”)董事长,致力于打造“钢铁快递”的领航舵。而多年前,他还曾是弄潮上海滩的钢铁贸易大咖,现今他更是物流商海中的“激流勇士”。不过,无论他扮演着什么角色,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与领域,始终不变的是那份平易近人和追求物流梦的决心。
“问题的提出者就是问题的解决者,每个问题带两个解决方案。”在会客厅里,杨刚朴实而热情地指着自己桌上的标示,向现代物流报全媒体(微信公众号:现代物流报)记者娓娓道出组建钢联物流的初心。他说,企业“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管理才能提升效率,钢联物流是专注于钢铁供应链的综合服务商,主要通过智能科技来简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来为“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全球提升竞争力”做贡献。
不难看出,这是杨刚多年来追寻与摸索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也是他重构钢铁物流格局与打造“钢铁快递”梦的雄心和责任体现。当然,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杨刚留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谦逊和真诚。他说,“在钢铁物流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智能物流变革是大势所趋,但过程十分艰辛,要求我们要有顽强的意志来坚持信念、应对各种挑战。”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杨刚慢慢瞭望了下窗外后,把目光投向一旁的“领航舵”。只有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才能为每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带来实现梦想的机会。
据悉,钢联物流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智能数据为钢铁生产、贸易和加工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运输管理的现代化钢铁供应链物流综合服务型企业,业务范围远达新疆、内蒙古。“将变革视为常态、让创新超出想象。”在同现代物流报全媒体(微信公众号:现代物流报)记者的互动访谈中,杨刚无时无刻不透着一份坚持: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将传统钢铁物流架构于电子商务之上,以工业4.0智能制造为依托,贯通钢铁物流纵深产业链,逐步推动企业向高科技电子商务与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发展。
物流梦:打造“钢铁快递”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前两年我国钢铁形势严峻,钢联物流销售收入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这主要基于哪些方面原因?
杨刚:钢材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有着明显的金融属性,市场价格有涨定会有跌,这很自然。不过,对于钢铁物流来讲,无论钢材市场价格如何,物流都是存在需要的,这两者之间直接影响甚微。另外,目前钢联物流主要服务于宝钢、包钢、韶钢和江苏大明集团等大客户,市场波动较少,订单相对稳定。
去年,钢联物流全年实现物流货物2000万吨,营业收入4.2亿元。当然,取得这样好的业绩,钢联物流除了服务业务专注外,还注重研发并应用物流信息技术与调度优化技术,在钢铁企业原料物流、厂内物流、成品物流、联运物流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可以提供“门到门联运”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迄今为止,这一方案在我国大宗生产资料流通领域仍然有着首屈一指的地位。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竞争力是企业经营之本,钢联物流在钢铁物流领域有哪些具体的个性化服务与物流解决方案呢?
杨刚:长期以来,我国钢铁物流领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导致重复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为改变这一现状,这几年钢联物流构建起强大的物流实体与物流网络,并整合社会物流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已逐渐形成完整的钢铁供应链条综合服务体系,正通过优化协调物流中间环节。现在传统配送只是将钢材送到仓库比较多,“钢铁快递”是要送到工地、车间,实现“门到门”,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从而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
2013年至今,公司已累计投资约1亿元进行实体建设,目前,自有钢材运输车辆80余辆、船舶10艘(载重量3万多吨)、实体仓储近12万方,还有上百辆和超过60艘的社会车辆、船舶资源,物流网络辐射全国各主要省市。具体业务上,钢联物流专注钢铁供应链,有钢材运输、仓储、剪切加工、物流配送和物流金融等服务,客户可选其一,也可多选,甚至包括选择多式联运和门到门全程综合物流服务。基于首创自助生成订单的钢铁“门到门快递”服务,今年钢联物流正在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的“AAAA”级物流企业行列迈进。
创智造:构建“智慧物流”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作为物流实践专家,在“互联网+”时代下,您对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发展方向有何看法?
杨刚:我国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速度已远远超乎大家预想。可不容忽视的是,钢铁电商平台虽然在数量和交易量上成绩斐然,但滞后的物流体系仍是制约钢铁电商平台发展的一大“瓶颈”。长期来看,发展钢铁电商平台关键是在物流。只有电子商务发展到具有物流平台支撑时,电子商务的概念才会发生变化,而这一进程推进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大宗电商的物流半径与物流成本。目前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占整个钢铁产品成本的20%~30%,而发达国家只占10%左右。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速实现战略性调整,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钢铁电子商务平台只解决了商流的问题而根本没有解决物流问题。当然,要破解钢铁电商的物流瓶颈,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思索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与时俱进。UBER和滴滴的发展值得我们有很多学习的空间。未来更要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钢铁电商平台和传统物流企业之间的融通。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消除二次流通成本,还可以实现平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在提升中国钢铁物流行业信息化技术方面,钢联物流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介绍?
杨刚:传统物流属于关系导向型,而现代物流行业属于导向型技术。从2011年开始,钢联物流特别重视在物流信息化上发力,自主研发并应用了自动配载、在线调度、自助对账、自动定价等行业领先技术,实现了钢联物流全流程、全环节的透明化和可视化监控,可以实现信息精确、便捷查询,并通过汽运GPS和船运AIS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对所运货物的物流在途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而钢联物流TMS运输管理系统更加提升了物流运营管理效率,为构建“智慧物流”奠定基石。“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对各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颠覆性改变。”公司发展初始,我们就树立了“打造钢铁行业快递,提升中国钢铁物流行业竞争力”的发展思路。2015年初,钢联物流还组建了上海运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打造国内最专业的第四方钢铁物流服务交易平台,公司成立之初已获得复星数千万元A轮投资。此平台依靠IT专业人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大数据推进着仓储管理的数字化,实现了仓储企业操作的可视化、便捷化和信息化,并通过钢联物流对全产业链上资源的融合能力建设,来促进我国钢铁物流行业提早步入“智慧物流”云时代。